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

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hepatitis c virus associated nephritis)指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后通过冷球蛋白介导和非冷球蛋白介导的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性肾炎,临床除有肝炎表现外,常有血尿,蛋白尿、高血压及不同程度的肾功能不全。治疗重症HCV肾炎应先采用血浆置换联合免疫抑制治疗。

病因

HCV主要经血制品及使用静脉注射毒品传播。HCV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内皮下及系膜,激活补体继发细胞增殖及炎症细胞浸润,导致丙肝相关肾炎。目前认为HCV相关肾炎的类型主要有3种:①冷球蛋白血症性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②非冷球蛋白血症性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③膜性肾病。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可表现为尿检异常、肾病范围的蛋白尿、镜下和(或)肉眼血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甚至表现为急进性肾炎综合征。肾病理改变多样化,常见为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新月体形成等。

检查

1.尿液检查

可见血尿及蛋白尿、管型尿,尿蛋白主要为白蛋白。且多为肾病综合征范围内蛋白尿。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在黄疸出现前尿胆红素及尿胆原可阳性。

2.血液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可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常有低补体血症。伴肾功能不全时,可见尿素氮、肌酐升高。

3.肝功能试验

有急性肝炎症状者可进行以下检查:

(1)血清胆红素:患者在黄疸期血清胆红素逐天升高,多在1~2周内达高峰。

(2)血清酶测定: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在黄疸出现之前开始上升,在病极期达峰值,急性肝炎可有极高的酶活性,恢复期随血清胆红素缓慢下降。慢性肝炎时ALT可反复波动,重型肝炎在胆红素急剧上升时ALT反而下降,为“酶疸分离”,是病情严重征象。②谷草转氨酶(AST):线粒体损伤时,血清AST明显升高,反映肝细胞病变的严重性。③ALT/AST比:急性病毒性肝炎病例中ALT值高于AST值,慢性病毒性肝炎病变持续活动时ALT/AST比例接近1,肝硬化时AST增高常较ALT显著。

(3)蛋白代谢功能试验:①低白蛋白(Alb)血症是肝脏疾病的一个重要指标,低Alb血症和高球蛋白血症是诊断肝硬化的特征性血清学指标。血清前Alb在肝实质损害时,变化更为敏感,下降幅度与肝细胞损害程度相一致。②甲胎蛋白(AFP):在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活动性)时可有短期低、中度升高,AFP的增高标志肝细胞的再生活跃,有广泛肝细胞坏死的患者中,AFP增高可能预后较好。③血氨测定:重型肝炎肝衰竭时不能将氨合成为尿素排泄;肝硬化门-体侧支循环良好患者血氨均可增高。

(4)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动度(PTA): Pt延长程度标志着肝细胞坏死和肝功能衰竭的程度,能较迅速反映肝衰竭。重型肝炎PTA多在40%以下,PTA降至20%以下,常预示预后不良。

(5)脂质代谢有关的试验:血清总胆固醇(TC)在重型肝炎时明显降低,有人认为如果TC<2.6mmol/L时预后甚差。血清甘油三酯(TG)在肝细胞损伤和肝内外阻塞性黄疸时可增高。

诊断

目前对丙型肝炎相关肾炎尚无统一诊断标准。除符合丙型肝炎的诊断外,临床上确诊应具备:

1.有蛋白尿或血尿。

2.血清丙肝病毒RNA(HCV-RNA)阳性,抗-HCVAg阳性。

3.肯定有冷球蛋白和免疫复合物存在,即冷沉淀物阳性,在冷沉淀物中有HCV-RNA病毒核心抗原和IgG抗HCV抗体。

4.肾活检出现严重单核细胞浸润及大量肾小球免疫复合物沉积,因HCV-RNA免疫沉积物不一定定位沉积在肾小球,故肾活检也可呈阴性。肾活检证实为肾小球肾炎,并可除外其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治疗

1.一般治疗

HCV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与其他表现为蛋白尿性肾小球疾患的治疗相似。

(1)饮食:低盐饮食、适量优质蛋白饮食。

(2)降压降脂:有高血压时应积极控制高血压及高胆固醇血症,给予硝苯地平,心痛定,3~4次/日。

(3)控制蛋白尿:必要时应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减少蛋白尿,可给ACEI类或ARB类药物口服治疗。

2.抗病毒治疗

HCV肾炎的特异性治疗包括干扰素α及利巴韦林的抗病毒治疗。干扰素α(IFN-α)的主要副作为流感性症状、失眠及不适感,某些HCV感染患者干扰素α(IFN-α)可能诱导或加重肾脏病变,应予注意。

3.急性重症HCV肾炎的治疗

如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神经病变,应先使用血浆置换联合免疫抑制治疗,去除循环冷球蛋白及阻止新的抗体生成。甲泼尼龙静脉滴注,连用3天后续以常规口服泼尼松;可加用环磷酰胺。在泼尼松剂量减至20mg/d时方可开始干扰素α(IFN-α)抗病毒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