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隧道及皮肤出口感染

在腹膜透析时,导管隧道及皮肤出口处因感染而导致的发热、相关局部红肿热痛和(或)肉芽组织增生的并发症,称为导管隧道及皮肤出口感染。此为腹膜透析最为严重的并发症,是拔除导管的主要原因,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导管隧道及皮肤出口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也可由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等引起。感染可发生于连续不卧床腹膜透析过程中的任一时间,可导致反复发作的腹膜炎、置管失败及住院时间延长。

病因

1.导管周围渗漏

腹透液渗漏可导致隧道和皮肤出口愈合延迟,不利于组织修复,细菌容易入侵。

2.机械因素

机械压力、经常牵拉导管,可延缓皮肤出口和隧道的愈合。

3.微生物入侵

几乎所有的皮肤出口都有细菌感染,进入隧道深部的细菌数目取决于皮肤出口处的细菌数和种类。

4.皮肤出口方向

当皮肤的出口朝上时,由于汗液下流,水和脏物会污染出口处。

5.全身性因素

皮肤出口愈合过程中,部分肉芽组织可被逐渐吸收由纤维组织所取代,这部分纤维及肉芽组织均由表皮覆盖。由于营养不良、糖尿病及尿毒症本身等因素,可破坏组织纤维化,使伤口的愈合速度减慢。

临床表现

1.皮肤出口感染

急性感染患者导管出口处疼痛,局部组织红肿,有分泌物排出,可伴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慢性感染者可见出口有肉芽组织增生,并且炎症持续时间>4周。

2.隧道感染

隧道感染早期症状不明显,可仅有低热,表现为沿隧道走向有压痛,周围组织有硬结、肿胀,隧道周围皮肤有灼热感。一旦脓肿形成,患处触之有波动感,还可伴全身中毒症状及高热,常合并腹膜炎。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可见白细胞计数增多;显微镜下观察该菌为革兰阳性球菌,排列成葡萄串状;分泌物培养可见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

2.影像学检查

合并腹膜炎时,腹部X线检查可见肠腔普遍胀气,并有多个小气液面等肠麻痹征象。

诊断

根据腹膜透析时,导管隧道及皮肤出口处表现为红肿、疼痛,周围组织有硬结、肿胀,皮肤有灼热感,实验室检查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腹部X线检查可见肠腔普遍胀气等多可明确诊断。

治疗

一旦发现感染,应立即处理。

1.局部治疗

用络合碘、过氧化氢溶液、生理盐水清洗伤口,每日换药1~2次。对于隧道口周围肉芽组织可用硝酸银烧灼。首先局部络合碘消毒,感染部位用过氧化氢溶液冲洗,然后再用生理盐水冲洗,最后用生理盐水稀释庆大霉素后,进行局部注射。如果疑诊隧道感染可沿隧道做局部注射,用庆大霉素稀释液湿润的纱布条缠绕导管出口处,对感染处进行湿敷,包扎固定导管,并全身用药。

2.全身用药

根据感染处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选用敏感药物。

3.拔除导管

经上述处理2周后,临床表现没有明显改善,并且继续恶化的患者,应考虑拔管。

预防

1.定期清洗消毒皮肤出口,并用无菌纱布覆盖,清洗消毒间隔不超过1周。

2.妥善固定导管,避免过多牵拉。皮肤出口处不洁或者潮湿的患者,应及时更换敷料,保持导管出口处清洁干燥。不可强行去除痂皮,避免对皮肤出口刺激,出口处有创伤应及时应用抗生素。在出口愈合期以及出口感染期避免盆浴、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