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肾脏疾病

继发性肾脏疾病(secondarynephrosis)指全身系统疾病导致肾脏损害的一组疾病,包括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肝源性肾损害、原发性小血管炎性肾损害、类风湿性关节炎肾损害、急性风湿热肾损害、痛风肾损害、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害、恶性肿瘤肾损害等。其中以肾小球损害或以肾小球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更多见。此外,不少继发性肾病发病率高、危害大,需引起重视。

病因

1.糖尿病

糖尿病肾脏疾病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引起缺血性肾脏病、糖尿病引起间质小管疾病。

2.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常见临床表现,可见急性肾炎综合征、慢性肾炎综合征、肾病综合征、急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等多种临床特征。

3.淀粉样变性病

淀粉样变肾病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后者多继发于慢性感染(结核、麻风或慢性肺化脓症等)、肿瘤、多发性骨髓瘤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淀粉样变肾病患者多数同时有心肌肥厚、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肝脾大,巨舌,皮肤有苔藓样黏液水肿。

4.恶性肿瘤

各种恶性肿瘤可引起肾病综合征,甚至有肿瘤患者以肾病综合征为首发临床表现。尤其是继发于实体肿瘤,如乳腺癌、肺癌、胃癌、结肠癌和淋巴增生性疾病常可发生肾病综合征。因此,对老年肾病综合征患者应做全面检查,如果发现全身淋巴结肿大、腹部包块应考虑到肿瘤引起肾脏病可能性。

5.过敏性紫癜

紫癜性肾炎好发于青少年,肾脏病表现与IgA肾病相似,可见血尿、蛋白尿、急性肾炎综合征和肾病综合征等,肾外表现主要有四肢远端的紫癜、腹痛、黑便、关节痛等。

6.药物

如金霉胺、青霉胺、非甾体类抗炎药。

临床表现

每一种继发肾脏疾病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

1.糖尿病肾病

早期肾脏体积增大,肾血浆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或正常,主要为微量白蛋白尿,以后蛋白尿逐渐增加,甚至出现大量蛋白尿及肾病综合征,晚期肾功能减退。糖尿病肾病患者眼底检查多存在眼底视网膜病变、眼底微动脉瘤、出血、渗出、水肿等。糖尿病肾病目前已成为导致终末期肾衰竭和透析治疗的主要原因。

2.狼疮性肾炎

患者多有发热、皮疹及关节痛,尤其是面部蝶形红斑具有诊断价值。血清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阳性,补体C3下降,血清蛋白电泳a2及γ球蛋白增高。免疫球蛋白检查主要为IgG增高。狼疮性肾炎的肾脏病变呈多样性特征。

3.淀粉样变肾病

早期仅有蛋白尿,一般3~5年出现肾病综合征,血清γ球蛋白增高,高脂血症不明显,确诊有赖于肾活检。

肾脏病表现,可见血尿、蛋白尿、急性肾炎综合征和肾病综合征等,肾外表现主要有四肢远端的紫癜、腹痛、黑便、关节痛等。

检查

针对不同的系统性疾病,进行相关的各种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免疫学检查、病毒学检查、肿瘤筛查、双肾B超、CT等检查。

诊断

1.肾脏损伤的指标:①病理学异常。②肾脏损伤标记,包括血或尿成分的异常,或影像学检测的异常,伴有或不伴有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出现肾脏损伤时间≥3个月。

2.肾功能:血肌酐升高、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1.73m2,时间≥3个月,伴有或不伴有肾脏损伤。

3.符合原发疾病的诊断标准。

治疗

1.治疗原发疾病

针对引起肾脏损害的原发病治疗。

2.对症治疗

(1)高蛋白饮食;

(2)适当限制纳的摄入、合理使用利剂;

(3)血清白蛋白静脉滴注,可以短期维持疗效;

(4)降低血脂,可使用安妥明等降血脂药;

(5)合并高血压的患者给予降压药物;

(6)戒烟及适当运动锻炼。

3.防治并发症

(1)预防及控制感染;

(2)防止及及时处理急性肾功能衰竭;

(3)防止血栓栓塞性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