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动脉血栓形成和栓塞

肾动脉血栓形成和栓塞是指肾动脉主干或较大分支由于血管壁或血液因素导致肾动脉腔内发生的完全闭塞,引起肾功能损害、一过性高血压、肾区疼痛及肾组织缺血性坏死等临床症状。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尿常规改变、细胞酶学增高等一系列临床综合征。近年来随着放射介入性诊治技术的发展,肾梗死的诊断率有所提高。本病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至60岁左右发病率最高。

病因

肾动脉血栓形成的病因有血管和血液两种因素。这两种因素可以单独存在或共同存在,并互相作用于血栓形成的不同阶段。栓塞有心源性栓子和心外栓子两大类。肾动脉血栓形成常有不同程度的肾动脉壁的病变存在,而肾动脉栓塞时栓塞部位多无器质性病变存在。肾动脉闭塞可由于血栓形成或栓塞而引起。

临床表现

1.急性肾梗死

病人可突然出现剧烈的腰背疼痛,可类似于肾绞痛,向大腿放射,部分病例疼痛向肩背部放射,易误诊为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或急性心肌梗死。常有发热、呕吐、恶心,体查患侧肾叩击痛及压痛明显。

2.高血压

约60%的病人短期内出现高血压,持续2~3周后可恢复正常,部分病人发展为持续性高血压。肾动脉主干闭塞可出现高血压危象。

3.急性肾功能衰竭

缓慢形成的血栓可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急性闭塞可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而双肾动脉或孤立肾的肾动脉栓塞则出现急性恶化的肾功能衰竭,常需立即血透,如不能尽快开通闭塞动脉,则预后不良。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 可见血白细胞总数增加,核左移;血清乳酸脱氢酶增高,血浆转氨酶轻度升高;谷草转氨酶常在梗死后立即升高,2周后恢复正常,碱性磷酸酶常于梗死后3~5天升至高峰,4周后恢复正常。血中肾素-血管紧张素升高。肾功能衰竭时肾功能检查明显异常。

(2)尿液检查 可见血尿及蛋白尿,常为中度蛋白尿、镜下血尿,少数患者出现脓尿。

2.其他辅助检查

(1)X线 ①腹平片;②静脉肾盂造影:对诊断急性肾动脉栓塞很有价值;③肾动脉造影:为确诊本病的首选方法。

(2)核医学检查 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显示患侧肾血流灌注曲线低平,无灌注峰,患肾显影淡而且低于周围组织,形成“黑洞”;后期侧支循环形成,则出现不均匀显像,晚期肾动脉未获再通者,则出现肾萎缩。

(3)计算机化断层显像(CT)或磁共振显像(MRI) 可显示肾实质缺血坏死改变,是特异性较高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4)超声心动图 有助于筛查有无心源性栓子,动态观察室壁运动,并可监测心脏节律。

诊断

肾动脉较大分支或主干出现急性闭塞,可出现明显的临床表现,但较细小的肾动脉分支闭塞更易漏诊和误诊。因此应提高警惕,凡有下述情况应疑及本病的可能性:

1.有肾梗死的致病因素。

2.持续性腰痛伴恶心呕吐、发热,肾区叩击痛及压痛。

3.突然出现的血尿。

4.不明原因的进行性加重的氮质血症及难治性高血压。

5.不明原因的血清酶学增高。

一旦出现上述表现,应行有关影像学检查以协助诊断,确诊须行肾动脉造影。

治疗

各种急性和慢性肾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治疗,目标是保存肾功能以及预防和治疗肾素介导的高血压。肾动脉血栓形成和栓塞治疗的关键是尽快开通闭塞血管,恢复肾血流。

1.外科治疗

是否进行外科手术,应考虑患者全身情况及耐受程度。手术尽可能选择肾动脉堵塞12小时以内,时间越长肾功能恢复的可能性越低。12~18h内手术的肾功能恢复仅50%,时间再延迟者,肾功能可能无法恢复。手术主要适应证是:①外伤性肾动脉闭塞。②双侧肾动脉主干或大分支闭塞。

2.介入性治疗

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术是肾梗死的确诊手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行肾动脉取栓、溶栓及成形术,是目前较为有效安全的方法。方法是用2%普鲁卡因约4ml局部麻醉,穿刺股动脉(多取右侧),送特制的肾动脉造影导管、取栓用导管或球囊导管至肾动脉闭塞处,按需要行动脉内抽吸栓子、溶栓或球囊扩张术。

3.内科治疗

(1)静脉全身溶栓 适应证:所有肾动脉血栓形成或栓塞患者均适用。禁忌证:①高龄患者,一般认为年龄>75岁不宜行静脉溶栓治疗。②出血倾向。③半年内深部组织外伤或穿刺病史。④半年内脑血管意外病史。⑤溶栓剂过敏。⑥不能控制的高血压。

(2)抗凝治疗 常规给予抗凝治疗,以防栓塞再次发生。住院病人可以给予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静脉,长期应用可给予华法林,用药剂量要求个性化并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

(3)对症治疗 ①高血压的治疗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可能有效。但是,由于这两类药物在扩张全身动脉的同时也扩张出球小动脉,当入球小动脉的灌注压因肾动脉血栓形成或栓塞而下降时可造成肾小球血流量进一步下降,导致肾功能恶化,因此,应慎重权衡用药。高血压危象应给予硝普钠或酚妥拉明(立其丁)等强而起效快的静脉用降压药。②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 应及时血透治疗减轻症状,为进一步外科或介入治疗赢得时间。③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预防

积极预防和治疗引起本病的原发疾病。尽量避免外伤及创伤性检查和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