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癌
睾丸肿瘤(tumor of testis)是泌尿外科中常见的肿瘤之一。睾丸肿瘤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绝大多数都是原发的,继发性极为罕见。睾丸肿瘤几乎都是恶性的,其中生殖细胞肿瘤占90%~95%,非生殖细胞肿瘤占5%~10%。生殖细胞肿瘤中以精原细胞瘤最常见,约占睾丸原发性肿瘤的40%~50%,胚胎性癌次之,约为20%~30%,再次为畸胎瘤,约为10%左右,其他细胞类型睾丸肿瘤少见。发病年龄有3个高峰:婴儿期以卵黄囊瘤(婴儿型胚胎性瘤)为多;20~40岁间可见各类型睾丸肿瘤,但仍以精原细胞瘤为多,70岁以后主要为精原细胞瘤。其病因尚不明了,目前认为其发病与遗传和后天因素均有关系。其中与隐睾关系最密切,隐睾发生肿瘤的机会比正常人大10~14倍,腹腔内隐睾比腹股沟更高,而睾丸固定术并不降低恶性变的发病率,但可使肿瘤更易被发现。
病因
其病因尚不明了,目前认为其发病与遗传和后天因素均有关系。其中与隐睾关系最密切,隐睾发生肿瘤的机会比正常人大10~14倍,腹腔内隐睾比腹股沟更高。
临床表现
最常见症状为睾丸渐进的、无痛性的增大,并有沉重感,睾丸肿胀、变硬。精原细胞瘤肿大的睾丸往往保持睾丸的轮廓,质地一致,而畸胎瘤则呈结节性肿大,软硬不一致。约有10%的患者因睾丸内出血或梗死而感觉疼痛,10%的患者可能出现转移症状,如腹膜后淋巴转移块较大,压迫神经根出现背痛。肺部转移可出现咳嗽和呼吸困难,十二指肠转移可出现厌食、恶心和呕吐,骨转移可引起骨痛等。儿童有睾丸肿块,同时有早熟症状,或成人同时有女性型乳房及性欲减退时应考虑睾丸间质细胞瘤。
检查
体检可触及患侧睾丸肿大,质韧,有沉重感,透光试验阴性。睾丸肿瘤标记物、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及甲胎蛋白(AFP)浓度分别可能在精原细胞瘤、绒毛膜细胞癌、胚胎癌或混合性生殖细胞瘤患者的血清中增高。B超显示睾丸均匀性增大,回声增强而不均,血流信号强。阴囊超声探测睾丸肿瘤的敏感度100%,可以显示肿瘤在睾丸外或睾丸内。还可以用于探测腹膜后有无转移肿瘤,肾区有无转移性淋巴结,或腹腔脏器有无转移;有助于肿瘤的分期和疗效的观察。CT检查可清楚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确定有无转移灶,临床主要用来观察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情况。
诊断
典型的睾丸肿瘤诊断不难,根据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即可诊断。
治疗
睾丸肿瘤的治疗分为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的单独治疗和综合治疗。一旦确定为睾丸肿瘤,均应先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之后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决定进一步治疗方案。其基本手术方式为睾丸切除术和腹膜后淋巴清扫术,后者尤其适应于对化疗和放疗不敏感的I期和II期非精原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如胚胎瘤、畸胎瘤和混合性癌等。放射治疗对精原细胞瘤极为敏感,胚胎癌和恶性畸胎瘤对放射线的敏感度较低,绒毛膜上皮癌对放射线极不敏感。放射治疗能够杀灭肿瘤组织,而对邻近的正常组织不产生明显损害,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睾丸肿瘤对化疗效果好,一般认为化疗对精原细胞瘤的治疗效果较好,对胚胎癌和绒毛膜上皮癌也有效,尤其是几种药物联合使用,效果更好,对畸胎瘤效果较差,对于晚期或复发病例,化疗也有一定作用。
因此,对局限性精原细胞瘤可采用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和腹膜后外放射治疗,治愈率可达90%以上。对有转移的精原细胞瘤则采用化疗,最有效的三联药物是顺铂、博来霉素和依托泊甙,缓解率约90%。对局限性非精原细胞瘤,在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后密切随访或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高期非精原细胞肿瘤在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后采用化疗,而后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采用综合治疗疗效较单一治疗更为理想。一般根据病理类型、发展趋势、全身情况,仔细分析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情况,然后才去局部或全身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