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盂癌
肾盂癌是指发生在肾盂或肾盏上皮组织的尿路上皮恶性肿瘤。间质性肾炎病人长期使用镇痛药、慢性炎症或结石刺激、接触致癌化学物质常常是肾盂癌的诱发因素。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多于女,约3∶1。发病部位左右无明显差异,两侧可同时发生,由于肾盂壁薄,周围有丰富的淋巴组织,肿瘤细胞容易向腹主动脉旁及颈部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的主要脏器是肺、肝及骨骼等。
病因
常与接触外界致癌因素有关,染料、皮革、橡胶、油漆等工业原料中的芳香伯胺类物质如联苯胺等是肾盂癌致癌物质;色氨酸代谢紊乱、长期吸烟及服用非那西丁类药物者,肾盂癌发病率明显增高;受到感染或长期结石刺激可引起比较少见的鳞癌或腺癌,有些囊性肾盂炎、腺性肾盂炎可发展为肾盂癌。
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为肉眼血尿,无痛性,少数病人因肿瘤阻塞肾盂输尿管交界处后可引起腰部不适,有隐痛及胀痛感,偶可因凝血块或肿瘤脱落物引起肾绞痛,因肿瘤增大或梗阻引起积水,出现腰部包块者少见,少部分病人有尿路刺激症状,晚期病人出现贫血及恶病质等。具体表现: 1.血尿 表现为间歇性,无痛性,肉眼可见,全程血尿,可排出条索状血块。 2.疼痛 血尿时血块致输尿管梗阻可引起肾绞痛,肿瘤引起肾积水可出现腰部胀痛不适。 3.肿块 多位于腰部或上腹部,出现肿块预示肿瘤阻塞导致肾积水或病情已近晚期。 4.全身症状 全身不适、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是肿瘤患者常有的全身症状,部分患者还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贫血或高血压。 5.肿瘤转移表现 肾盂癌常发生早期转移,有时可扪及锁骨上肿大淋巴结。
检查
1.膀胱镜与尿液细胞学检查
可检查是否伴有膀胱癌,做肾盂尿或冲洗液进行细胞学检查,细胞学检查阳性且无膀胱癌存在有诊断意义。
2.输尿管镜检查
可直接观察输尿管、肾盂,也可取组织进行活检。
2.影像学检查
(1)静脉肾盂造影
为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对肾盂、肾盏的小病变较敏感。
(2)CT检查
平扫和增强CT能较好地显示病变,可进行定性诊断与分期诊断。
(3)超声检查
诊断肾盂癌伴肾盂积水的敏感性较高。
(4)MRI检查
不是作为常规诊断方法。在尿路造影失败时可使用MRI检查。
诊断
1.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
2.血块堵塞输尿管可引起肾绞痛。
3.静脉肾盂造影、B超、CT及MRI检查可帮助诊断分级、分期。
4.尿液细胞学检查可确诊。
治疗
原则上行根治性切除术,但对于单发的分期、分级较低的肿瘤也可采用保留器官的手术。肾盂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切除患肾及全段输尿管包括输尿管开口处的部分膀胱,以防止在残留的输尿管内再次发生肿瘤。由于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和基底的浸润范围差异较大,预后不同。
1.根治性手术
手术切除为肾盂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无远处转移者,标准术式为常规作根治性手术,切除范围包括肾脏、肾脂肪囊、输尿管全段及膀胱袖套状切除。一般多采用两个切口施行手术,处理膀胱壁间段时宜在直视下进行,有利于预防术后膀胱内种植。是否要做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建议结合病情。
2.保留器官的手术
(1)经尿道输尿管肾盂镜或经皮肾镜电灼或切除术:输尿管镜治疗肾盂肿瘤适用于肿瘤分期分级较低、单发、表浅的肿瘤,有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等优点,但肿瘤复发率较高,需要长时间随诊,复发率为13.4%~50%,复发的肿瘤多为分级较低的乳头状肿瘤。经皮肾镜有较大的内镜操作空间,而且如果置留肾造瘘管可行化疗药物灌注治疗,适于较小、单发、低分级、表浅肾盂肿瘤,但经皮肾镜手术有出血、肿瘤外溢、种植的危险。如果留置肾造瘘管,应再次行肾镜检查以确保肿瘤完全切除。
(2)开放性肿瘤切除术:对低期、低级、局部表浅生长的一侧或双侧肾盂肿瘤采用保留器官的开放性手术,如局部单纯肿瘤切除术、肾盂切开电灼切除术;如果肿瘤未累及肾实质时,可作部分肾切除术,但术后应密切随访,警惕肿瘤复发。
3.姑息手术
如有远处转移,或有梗阻、感染或严重血尿时,可考虑作单纯肾切除术或肾动脉栓塞术,以缓解症状。肝脏、骨骼、肺等处转移,手术后可行全身化疗,有一定的帮助。
4.放疗、化疗
放疗、化疗可作为辅助治疗用于肾盂癌术后,一般认为对于分级高的肿瘤有一定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