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囊鳞状细胞癌
阴囊鳞状细胞癌可简称为阴囊鳞癌,是起源于阴囊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因是最常见的阴囊恶性肿瘤,故俗称为阴囊癌。1774年英国的外科医生Pott发现一些从童年就开始从事打扫烟囱的工人成年后易患此病,因此,此病又被称为“扫烟囱工人癌”。这是人类发现环境因素可以致癌的第一个例证,因此开创了人们对化学致癌因素的研究,并逐渐加强了对职业致癌因素的防护。而20世纪60年代起,阴囊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经明显降低,这也充分证明了通过有针对性的措施可以预防肿瘤的发生。现在阴囊鳞状细胞癌在临床上已经很罕见了。
病因
由于Pott医师提出了阴囊癌与职业有关,此后,众多学者们进一步调查研究还发现从事含有烟灰或粉尘作业的工人以及长期接触沥青或石蜡的工人或从事石油、焦油、沥青、精纺、机械等职业的工人同样易患阴囊癌。研究发现这是由于缺乏劳动保护,使阴囊、会阴、阴茎等处皮肤易被各种矿物油及粉尘污染,沉积在皮脂分泌旺盛的皮肤皱襞中,经过长期的刺激使皮肤上皮细胞发生癌变,其中主要的致癌物质是3,4苯并芘。职业因素致癌是个长期缓慢的过程,一般是在长达十多年与致癌物质接触所致,最长者高达68年才发现癌变。此外,癌变的发生也与遗传、长期炎性病变、溃疡、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因素有关。近年来研究还发现人乳头状瘤病毒16、18及6、11型感染也可能与阴囊癌的发生有关。
临床表现
阴囊鳞状细胞癌早期为无痛性阴囊疣状或丘疹样肿物,进一步发展可呈菜花状,质地变硬,肿瘤的生长速度个体差异较大,有的可多年变化不大而突然生长速度加快。菜花状肿瘤的中央可出现坏死及溃疡,伴有感染时流脓血,味臭,局部疼痛,而全身症状不明显。50%以上的病人就诊时有同侧或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阴囊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率为30%~70%,其中双侧淋巴结转移率为50%~80%。晚期肿物可侵及阴茎及阴囊内容物,发生血行转移。
检查
1.活组织检查,镜下可见增生的上皮突破基膜向深层浸润,形成不规则条索形癌巢。分化好的癌巢中,有相当于基底层的细胞排列在癌巢的外层,其内为相当于棘细胞层的细胞,细胞间可见细胞间桥,癌巢的中央可出现层状的角化物,称为角珠或癌珠。分化差的癌巢中无角化珠形成,甚至也无细胞间桥。
2.阴囊超声检查。
3.睾丸活检。
4.肿瘤标志物检测。
5.阴囊检查。
6.阴囊显像。
7.尿常规。
诊断
确诊该病需要取病变处组织做病理学检查。显微镜下可见增生的上皮突破基膜向深层浸润形成不规则条索形癌巢。根据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分为高、中、低分化。高分化的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低,而低分化的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高。癌肿浸润以皮肤为主,很少侵犯到阴囊内容物。鳞状细胞癌特征性的病理表现是鳞状细胞癌细胞上皮膜抗原和细胞角蛋白表达阳性。
应用腹、盆腔B超、CT、MRI检查有助于明确肿瘤分期。
治疗
阴囊病变处皮肤扩大切除术是首选的治疗,切除范围应超过肿瘤边缘2cm以上的阴囊壁,除非病变已侵犯阴囊内容物,否则应尽量予以保留。术后局部复发往往是切除范围不够所致,但也可能是新发而非复发。对于切除范围过大,残留阴囊皮肤包蔽阴囊内容物困难者,可采用皮瓣转移及阴囊成形术。阴囊内容物已受累者则应一并切除。
对腹股沟肿大淋巴结需切除活检,经病理检查证实有转移的患者行髂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淋巴结清扫手术可在原发灶切除后2~6周进行。对淋巴结活检阴性的患者不主张做预防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对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手术后可进行放疗。对局部病变切除不彻底者、不宜行淋巴结清扫术者也可选用放疗,必要时可加化疗,但常常欠敏感。晚期阴囊癌有远处转移者亦可用放、化疗做姑息性治疗。常用的化疗药物有顺铂、博莱霉素、氨甲蝶呤等。
预防
本病预防在于改善工作环境,避免致癌物质的侵害,局部保持清洁,可避免或减少阴囊癌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