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茎癌

阴茎癌是起源于阴茎头、冠状沟和包皮内板黏膜以及阴茎皮肤的恶性肿瘤。是阴茎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阴茎肿瘤的90%以上。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阴茎鳞状细胞癌,约占阴茎癌的95%。因此,阴茎癌几乎成为阴茎鳞状细胞癌的代名词,致使大家忽视了其他类型阴茎癌的存在。按2004年WHO阴茎恶性上皮性恶性肿瘤组织学分类中将阴茎癌病理类型分为阴茎鳞状细胞癌、Merkel细胞癌、神经内分泌小细胞癌、皮脂腺癌、透明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而将阴茎Bowen病和阴茎Paget病归于癌前病变,其实,这2种病也都属于特殊类型的阴茎癌。20世纪50年代以前,阴茎癌曾是我国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人民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阴茎癌的发病率迅速下降,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下降更加明显,阴茎癌已经成为罕见肿瘤了。

病因

阴茎癌的确切病因至今仍不清楚,大家公认的是与包茎和包皮过长关系密切,包皮垢以及慢性炎症刺激是阴茎癌的重要原因。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婴幼儿期行包皮环切术可以预防阴茎癌的发生,而儿童期或成年以后再行包皮环切术并不能降低阴茎癌的发病率。因此,患有包茎的患者应尽早手术治疗。而对于包皮过长的人来说保持包皮局部的清洁最为重要,也可以降低阴茎癌的发病率。现在临床上所见阴茎癌患者中绝大多数都有包茎。此外,阴茎癌相关病因还包括患有阴茎硬化性苔藓、疣、湿疣、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以及包皮环切不彻底,因此,有上述疾患的患者也应尽早治疗。

临床表现

阴茎癌常起始于阴茎头、冠状沟及包皮内板的黏膜上,对于患有包茎的患者病变早期不易被发现,可触及包皮内有结节或肿块,且逐渐增大,并可穿破包皮露出癌肿。包皮口常有脓性或血性分泌物流出。包皮可以外翻能够显露阴茎头的患者则表现为病变处出现丘疹、乳头状或扁平突起、疣或菜花状斑块、溃疡,病变逐渐增大,表面常伴有恶臭分泌物。阴茎癌很少发生在阴茎体部。由于伴有感染,阴茎癌患者常伴有单侧或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约有50%淋巴结肿大的患者经病理证实为淋巴结转移。

检查

1.男科检查、阴茎检查、阴茎海绵体造影

2.影像学检查

(1)淋巴造影 对诊断转移有一定帮助,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查。选择经足背部、阴茎、精索淋巴管注射造影法。若有转移可显示淋巴结不规则、充盈缺损,淋巴管变形、受压阻塞等征象。

(2)B超 可确定肝脏、腹腔有无转移灶。

(3)CT、MRI 检查腹膜后及脏器有无转移。

2.其他检查

当病变仅有硬结尚未破溃,如有包皮覆盖,则应行包皮环切将病变部位暴露,局部活组织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活组织检查为最重要的组织学诊断依据。原发癌肿进行活组织检查可明确癌肿的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腹股沟淋巴结活检可明确有无转移,有助于临床分期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诊断

典型的阴茎癌患者,通过临床查体,诊断并不困难。确诊该病需要取病变处组织做病理学检查。显微镜下最常见的是角化型和中分化鳞状细胞癌。阴茎鳞状细胞癌中还有基底样癌、湿疣状癌、乳头状癌、肉瘤样癌、混合性癌和腺鳞癌7种亚型。其他类型阴茎癌较罕见。

治疗

手术切除病变是最主要、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根据病变的部位、大小和分期决定选择包皮环切术、阴茎部分切除术和阴茎全切除加尿道阴部造口术。阴茎部分切除术切除范围应距肿瘤边缘至少2cm以上正常组织。因常伴有感染,手术前最好先抗炎治疗一周,包括病灶局部的抗炎处理。对于腹股沟无淋巴结肿大的患者,目前不主张常规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如活检证实腹股沟淋巴结有转移者可行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或清扫术。术后可考虑联合放疗。

对于晚期阴茎癌伴有远处转移的患者应考虑化疗,常用的化疗药物有平阳霉素、5-氟尿嘧啶、环磷酰胺等。化疗亦可配合手术和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