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特色技术 > 科普文章

【中医医疗技术】中药泡洗技术

2020-08-26

中药泡洗技术藉泡洗时洗液的温热之力及药物本身的功效,浸洗全身或局部皮肤,起到活血、消肿、止痛、祛瘀生新、杀虫消毒等作用。本法不仅适用于痈、疮、肿毒、癣、痔、烫伤、外伤、骨伤等局部疾病,也可用于发热、失眠、便秘、中风、关节炎、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全身性疾患。

一、基本操作方法

全身泡洗技术:是用较多的中草药煎汤制成水剂,然后将其注入浴缸、浴桶或专门器械中,待药液降温后,用来泡澡的治疗疾病的方法。本法洗浴范围大,浸泡时间长(1次浸泡可达30~40分钟),对感冒、风湿、丹毒、湿疹、疥疮等内科、皮肤科疾病能起到较好的治疗和辅助治疗作用。

局部泡洗技术:是指用药液浸洗身体或身体的某一部位(多为患部),以达到治疗局部或全身疾患的目的。这种方法洗浴时间长,药液直接浸于体表,可使药液中的有效成分有足够的时间进入体内,以便发挥治疗作用,是临床中最常用的、疗效最确切、治疗范围最广的药浴技术之一。

特别提示:不可久坐水中恣意泡洗,以免冬天着凉,夏天受热。

二、常见疾病的泡洗治疗技术

(一)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及重体力劳动者的常见病。主要表现为关节边缘增生和关节面的硬化,这是关节面耐压能力降低的一种老化现象,主要病变来自关节软骨变性。祖国医学认为肝肾虚衰,体质下降是本病的内因,而风寒湿邪流注关节,外伤后血瘀阻络是本病的外因。本病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治则治法】活血化淤,祛风除湿,疏经通络。

【组方】鸡血藤20g、伸筋草20g、络石藤20g,川芎15g、木瓜15g、川椒15g、路路通15g、海桐皮15g、秦艽15g。

【操作步骤】将中药水煎去渣取液1000ml左右,再加清水2L左右,倒入深度约为60~80cm的药浴袋内,双小腿伸入袋内后,一起放入装满40℃左右温水的泡洗桶内,袋内药液浸润至足三里附近,每次泡洗30分钟左右,1天1~2次,每次间隔3~7小时,1份药液可用3天,18天为1疗程。注意每次泡洗宜加入少量酒(10ml左右)及醋(50ml)。

【特别提示】1.本病急性期适当休息,避免过度负重。2.慢性期功能锻炼,循序渐进,以保持关节平衡。

(二)中风病(脑血管病恢复期)

中风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失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中风因积损伤正,劳倦内伤,情志过极等正虚为主,加之忧思恼怒,饮酒无度,或恣食肥甘,纵欲劳累,或起居不慎等,导致气血逆乱,痰浊、瘀血闭阻脑络,从而发病。中药泡洗用于中风患者的恢复期的常见症状手足肿胀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本病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治则治法】益气活血,化瘀通络。

【组方】益气活血洗剂:黄芪30g、红花20g、蔓荆子10g、马钱子10g。(中风恢复期手足肿胀:透骨草15g、防己15g、片姜黄15g、三棱15g、莪术15g、桂枝30g。)

【操作步骤】将中药加清水1500ml,煎煮30分钟后,将药汁倒入盆中,待药液降温至40℃左右,进行泡洗及擦洗患肢,每次30分钟左右,每天1次,20天为一疗程。

(三)头晕(高血压)

高血压常见头晕、头痛、胸闷、乏力等症状。高血压病的病因主要为长期精神紧张或恼怒忧思,致肝郁化火;恣食肥甘或饮酒过度,致痰浊内生。中药泡洗技术对原发性高血压Ⅰ期有一定缓解作用。本病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治则治法】平肝息风,活血通络。

【组方】野蒺藜20g、夏枯草10g、络石藤10g、生大黄10g、赤芍10g、丹参10g、玄参10g,生栀子15g、罗布麻叶15g、苦参15g。

【操作步骤】将中药水煎去渣取液1000ml左右,再加清水3L左右,倒入深度约为60~80cm的药浴袋内,双小腿伸入袋内后,一起放入装满40℃左右温水的泡洗桶内,袋内药液浸润至足三里附近,每次泡洗30分钟左右,1天1~2次,每次间隔3~7小时,1份药液可用3天,15天为1疗程。注意每次泡洗宜加入少量酒(10ml左右)及醋(50ml)。药浴部位:小腿及足部局部泡洗。

【特别提示】Ⅰ期高血压可单纯水浴,早晚各1次,每次30分钟,温度40℃左右,对于未服用过降压药患者尤宜。继发性高血压药浴亦可降压,但降下后维持时效较短,仅2~3小时。Ⅲ期高血压因有心衰或肾衰或偏瘫等,以治疗并发症为主,降压为辅,本方宜调整。

(四)小儿腹泻

小儿消化不良多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是儿科常见病之一。本病临床上以大便次数增多,腹胀肠鸣,粪便酸腐臭秽,或稀薄或呈水样带有不消化乳食及粘液等为特征。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饮食不节,内伤乳食,调护不当,或外感病邪,以致脾胃功能失调,清浊升降失司而成。本病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治则治法】温脾暖胃,除湿止泻。

【组方】止泻洗方:白胡椒10g、透骨草10g、艾叶15g、苍术15g、吴茱萸5g。

【操作步骤】将中药加水1000ml,加热20分钟左右煮沸后,将药液倒入盆内,待药液降温后(以不烫手为度),把患儿双足浸泡药液中,并用药水洗小腿,每次浸洗15~20分钟,每日1剂,每日泡洗1~3次,7天为一疗程

【特别提示】适当限制进食,鼓励饮水;根据病情需要,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药浴温度应逐渐增高,至患儿不能耐受。

(五)筋瘤(静脉曲张)

患者常感患肢沉重、胀痛、易疲劳,休息后可缓解。患肢小腿浅静脉渐现隆起、扩张,有时可卷曲成团或囊状,尤以站立后明显,抬高腿后消失。中医认为本病乃因先天禀赋不足,筋脉薄弱,加之久行久立,过度劳累,进一步损伤筋脉,以致经脉不合,气血运行不畅,血壅于下,淤血阻滞脉络扩张充盈,日久交错盘曲而成。本病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治则治法】活血化瘀,舒筋通络。

【组方】银花外洗汤:金银花20g、马齿苋20g、黄柏20g、苦参20g、川芎15g、当归尾15g、赤芍15g、苏木15g。

【操作步骤】应用局部泡洗法。将中药加清水适量(约1500ml),用武火煎沸后,再煎15~20分钟,将药液倒入桶内使用,每次浸泡30分钟,浸后揩干。每日1~2次,10天为一疗程。

【特别提示】泡洗时防止药温太高,药温不高于38℃,以免血管过度扩张加重病情。

三、禁忌症

1.急性传染病、严重心衰、呼衰等,均忌用全身泡洗。

2.危重外科疾病,患处有伤口,严重化脓感染疾病,需要进行抢救者,严重骨性病变(如骨结核等),忌用泡洗。

3.饱食、饥饿,以及过度疲劳时,饭前饭后半小时内,均不宜泡洗。

4.妊娠期的妇女禁止施用本法,因为血液的再分配有可能导致胎儿供血不足而流产。

四、注意事项

1.中药泡洗操作过程中,患者在30分钟内应饮用温开水或茶水300~500亳升,以补充体液及增加血容量以利于代谢废物的排出。有严重心肺及肝肾疾病患者饮水不宜超过150ml。小孩及老年人酌减。

2.中药泡洗时应注意浸泡温度,另外患者中药泡洗应微微出汗,不可大汗淋漓,以防病人虚脱,即所谓的“气随汗脱”。

3.妇女月经期间慎用活血通经类中药泡洗方,以防止血液循环加快,导致月经失调。

4.有出血性疾病、败血症及严重血栓患者慎用。

5.操作过程中,应避免患者受寒,以防外邪内侵而致病。

温馨提示:因患者情况存在差异,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咨询医生指导。